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

讀正書簡?!

馬英九上任最令我傻眼的政策/發言,絕對是這個:

「他希望兩岸在這方面(文字上)未來也能達成協議,採用『識正書簡』方式。」

http://ppt.cc/9FDR

由上面兩篇新聞可以看出馬英九有意在台灣推廣簡體字(書寫),並且希望中國大陸能同步推廣繁體字(閱讀)。

自從馬英九執政,台灣的政策又傾向「兩岸」走向。奇怪的是,為什麼所有事情都必須跟中國大陸扯上關係?這種「大中華」意識型態時至今日,仍然牽引著國民黨的思維,我不禁懷疑這樣的思維模式如何能做出真正有益台灣的決策?台灣、中國在名義上也許混淆不清,但不論如何,實質上絕對是兩個國家。除了扯不清的歷史以及熱絡的商業往來之外,在文化、社會、生活上兩國差異甚大。且不論中國是否有讀繁體字的必要(這是他國自家的事務,台灣那管得著?),台灣為什麼需要推行書寫簡體字?

MOCA(台北當代館)最近正在舉辦書法教育活動,其e-mail文宣就以「資訊氾濫-書寫式微」作為主題討論的起點。現在的文件、文字溝通大多數都是電腦打字,早就過了「因大量書寫需要簡化以省時省力」的時代。偏偏有人還搞不清楚狀況,一方面認為「中華文化」要傳承;另一方面又自打嘴巴,毫無道理的要將外國字體引進台灣。

要推行簡體字書寫,理所當然會從基本教育著手。可是小學、中學生已經要學中文、台語、英文,現在中文還要分兩種字體,這樣的作法真的會有利?(而其利僅僅是方便書寫。)

更何況早已有人針對簡體字提出弊端:原先簡化正體字的目的在於期盼教育普及,之後發現簡體字因為減省太多筆劃,造成字型過於相近難以辨認,在學習上根本佔不到便宜。現在又要簡正混用,馬英九對中台字體問題到底有多少瞭解,我真的很懷疑。

政府以少數人代替多數人民做決策,如果不具備足夠的相關知識,憑甚麼隨意做決定?即使是握有權力,也不代表人民必須接受毫無專業的判斷、決策。我本身是中文系畢業,但我也不敢說自己多瞭解正、簡字體在兩國使用上所有的利弊。可是我讀得懂簡體字,我知道有些簡體字不僅減省筆劃,甚至也會有一字多用的情況。台灣人之所以需要去「學習」簡體字,就是因為它不是正體字;同一個字形,正、簡可能代表不同意義。對於已經熟悉正體字的人而言也許不太難,但若要從小教起,必定是事倍功半。


範例:
「只」:正體字念ㄓˇ,三聲ㄓˇ。漢語拼音"zhi",通用拼音"jhih",高速公路指標英文寫做"jr"。
字義:only; merely; just.
「只」:簡體字念"jhih",若注音讀為ㄓ,一聲ㄓ。
字義:單位,如一只熊貓、一只貓熊。


這就是馬英九所謂傳承中華文化的好方法!



P.S.我希望這只是他眾多嘴炮政見之一。如果將來它變成政策要推行,我一定會發起或參與抗議活動。也希望所有認為「讀正書簡」是拿石頭砸腳的人,到時候全都站出來,到總統府前面集合,大聲罵他一句「头壳坏去」(頭殼壞去)!


後記:
另一件奇怪的事;馬英九說台灣出版的書比中國多?到底是什麼書這麼多?其中有多少出版品是學術相關的?就我所知中國翻譯外文以及學術書籍、刊物出版的量應該很驚人才是。而且因為便宜又方便(外文翻譯比台灣快又多),在台灣還蠻受歡迎的。只是內容有沒有被「河蟹」......

2 則留言:

Charly Kafka 提到...

目前,馬英九似乎表示那句話只是對中國的建議。那敢情好,只是顯示出他搞不清楚自己是哪國總統而已。

Alexis.K 提到...

近日都在查看聯合報的後續報導,今天讀者投稿也很微妙....

然後今日去寄荔枝啤酒都寫正體中文字,乖乖地寫“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