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

東之伊甸何處尋-NEET、人民與國家(1)



Noblesse Oblige今後も救世主たらんことを。」
「貴族義務,今後也請成為救世主。」

持有謎樣手機、失去的記憶的少年,將肩負日本救世主的責任,拯救這個瀕臨滅亡的國家。「東之伊甸」是我景仰的動畫導演-神山健治2009爆紅TV作品,許多地方和攻殼機動隊有所呼應:瀕臨滅亡的日本、拯救日本的方法、NEET族、網路的可能性......

這部作品以較少的虛構、較多的現實事件影射,構築出彷彿就在眼前的近未來世界。它直接地討論幾個重要的問題:國家、NEET、網路以及權力與人民。

  1. 瀕臨滅亡的日本:
    為什麼日本會瀕臨滅亡?雖然目前日本往右派傾斜並且試圖擴張軍事,但距離「滅亡」還是相當遙遠。我想這是押井守神山健治以及其他日本創作者長期關注的議題,簡單地說就是「憂患意識」。身列第一世界國家、亞洲龍頭:日本,當然還是有一堆問題:社會能力低落的NEET族、僵死的社會制度、權力、金錢、不可理解的殺人犯......國家面臨的問題要多少有多少,但生活其中的我們:一介平民,何須思考賺錢、花錢以及其他生活所需之外的問題?所以,「導彈攻擊」的目的就在於「喚醒人民的自覺」。押井守一向認為日本全國都缺乏憂患意識;因為現在的生活太舒適了,既無戰爭亦無紛擾、人人安居樂業,一片「和諧」。(事實上戰爭從未休止:以巴、美伊、美阿、恐怖攻擊與反恐、內戰、暴動與鎮壓......)不斷討論滅亡什麼的,是不是吃飽太閒?但問題並不在於「目前沒問題」,問題在於「太少人去思考現有的、即將到來的、全國將共同面臨的問題。」簡言之即「不思考。」


  2. NEET族
    近似台灣語境中的「宅男宅女」,但台灣用語並不精確,「宅」字與日本專業的御宅族混淆不清。NEET族是指依靠家人支援經濟無生產力的人。這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發生的現象:不工作也能生存,為什麼要就業呢?當台灣從農業邁向工商業而至今日,許多人擁有「過多」(多出生存所需)的資產;原先以「賺錢討生活」為生命意義的一代,帶給下一代完全不同的富足成長環境。但也因此無法將自己的「生命意義」傳遞下去。於是,上一代無法理解年輕人的思維;年輕人則在僵死的社會中,找不到生命的意義。面對資本主義的問題,有極少數人認為應該徹底剷除資本主義(也許有朝一日會是主流,當貧富差距日益增大、地球資源耗盡、環境破壞殆盡......),但多數人則思考著「如何使資本主義變得更好」,亦即有創造力的、不一樣的未來。就像「東之伊甸」中,在日本面對導彈攻擊時,NEET族屢次發揮他們的能力。


  3. 網路與手機:
    網路與手機是日本最重要的兩個資訊管道,而且在日本這兩個管道都快速、便捷,普及率、使用率極高。網路的發展已不可說是「影響」,幾乎可以說徹底建構出新的社會結構。人與人、人與資訊、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和以往完全不同。被譽為「最民主的」媒體:網路,理應成為人民的利器。(所以限制網路資訊的國家絕對是出於極權思想的畏懼)但「運動」的形成總還得需要「契機」,可是為什麼呢?為什麼顯而易見的一大堆問題,全拋給滿腦權(選票、升等)、利(貪污、薪俸)的政府去思考?民主是「不信任政府」的政體,而非信任政府或信仰政黨的政體。人民若不積極關心自己的國家、自己身處的社會,又何須怪罪握有權力者胡搞瞎搞?



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

讀正書簡?!

馬英九上任最令我傻眼的政策/發言,絕對是這個:

「他希望兩岸在這方面(文字上)未來也能達成協議,採用『識正書簡』方式。」

http://ppt.cc/9FDR

由上面兩篇新聞可以看出馬英九有意在台灣推廣簡體字(書寫),並且希望中國大陸能同步推廣繁體字(閱讀)。

自從馬英九執政,台灣的政策又傾向「兩岸」走向。奇怪的是,為什麼所有事情都必須跟中國大陸扯上關係?這種「大中華」意識型態時至今日,仍然牽引著國民黨的思維,我不禁懷疑這樣的思維模式如何能做出真正有益台灣的決策?台灣、中國在名義上也許混淆不清,但不論如何,實質上絕對是兩個國家。除了扯不清的歷史以及熱絡的商業往來之外,在文化、社會、生活上兩國差異甚大。且不論中國是否有讀繁體字的必要(這是他國自家的事務,台灣那管得著?),台灣為什麼需要推行書寫簡體字?

MOCA(台北當代館)最近正在舉辦書法教育活動,其e-mail文宣就以「資訊氾濫-書寫式微」作為主題討論的起點。現在的文件、文字溝通大多數都是電腦打字,早就過了「因大量書寫需要簡化以省時省力」的時代。偏偏有人還搞不清楚狀況,一方面認為「中華文化」要傳承;另一方面又自打嘴巴,毫無道理的要將外國字體引進台灣。

要推行簡體字書寫,理所當然會從基本教育著手。可是小學、中學生已經要學中文、台語、英文,現在中文還要分兩種字體,這樣的作法真的會有利?(而其利僅僅是方便書寫。)

更何況早已有人針對簡體字提出弊端:原先簡化正體字的目的在於期盼教育普及,之後發現簡體字因為減省太多筆劃,造成字型過於相近難以辨認,在學習上根本佔不到便宜。現在又要簡正混用,馬英九對中台字體問題到底有多少瞭解,我真的很懷疑。

政府以少數人代替多數人民做決策,如果不具備足夠的相關知識,憑甚麼隨意做決定?即使是握有權力,也不代表人民必須接受毫無專業的判斷、決策。我本身是中文系畢業,但我也不敢說自己多瞭解正、簡字體在兩國使用上所有的利弊。可是我讀得懂簡體字,我知道有些簡體字不僅減省筆劃,甚至也會有一字多用的情況。台灣人之所以需要去「學習」簡體字,就是因為它不是正體字;同一個字形,正、簡可能代表不同意義。對於已經熟悉正體字的人而言也許不太難,但若要從小教起,必定是事倍功半。


範例:
「只」:正體字念ㄓˇ,三聲ㄓˇ。漢語拼音"zhi",通用拼音"jhih",高速公路指標英文寫做"jr"。
字義:only; merely; just.
「只」:簡體字念"jhih",若注音讀為ㄓ,一聲ㄓ。
字義:單位,如一只熊貓、一只貓熊。


這就是馬英九所謂傳承中華文化的好方法!



P.S.我希望這只是他眾多嘴炮政見之一。如果將來它變成政策要推行,我一定會發起或參與抗議活動。也希望所有認為「讀正書簡」是拿石頭砸腳的人,到時候全都站出來,到總統府前面集合,大聲罵他一句「头壳坏去」(頭殼壞去)!


後記:
另一件奇怪的事;馬英九說台灣出版的書比中國多?到底是什麼書這麼多?其中有多少出版品是學術相關的?就我所知中國翻譯外文以及學術書籍、刊物出版的量應該很驚人才是。而且因為便宜又方便(外文翻譯比台灣快又多),在台灣還蠻受歡迎的。只是內容有沒有被「河蟹」......